《中国青年报》报道我院“杏林风”志愿者积极参与抗震救灾工作
共产党员就是要说到做到。
此外,国际形势骤变也令国内金融风险形势呈现复杂严峻、新老问题交织叠加等特征。另有研究显示,在持牌金融机构之外,全国还存在数以千计的没有相关金融牌照却从事各类财富管理的公司。
(经济日报记者 陆 敏 郭子源)。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与金融机构的行为监管,已成为金融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此次改革方案提到,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赵锡军认为,对金融市场投资者的权益保障进行统一的监管安排,避免因不同市场差异产生监管上的不一致,有利于更好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权益,对市场的稳健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梳理改革历程不难发现,历次金融监管改革的目标都是为了更好保障宏观金融环境,更好推动金融机构稳健运行,同时进一步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此次改革方案明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基础上组建,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控股公司等金融集团的日常监管职责、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投资者保护职责划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提到,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习主席指出,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演变。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发起、各方共建、世界共享的优质公共产品,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现场真诚表示:习主席,在您领导下,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而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在历史上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的同时,累计向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援助,在职业技术、农业等多个领域授人以渔,支持发展中国家更好实现减贫发展。2023年3月21日,在俄罗斯莫斯科,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用实际行动为建设美好世界作出应有贡献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十年来,习主席在多个场合多次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共商共建。习主席曾多次强调,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一直在行动。坚持协商合作,不搞冲突对抗。
东南亚朋友讲‘水涨荷花高,非洲朋友讲‘独行快,众行远,欧洲朋友讲‘一棵树挡不住寒风,中国人讲‘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只有共商,才可能有更好的共建,才可能有更可持续的共享、共赢。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连续六年写入联大决议。
这样的情景出现在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的现场。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47分钟的演讲,30多次掌声。讲到关键处,几乎是一句一次掌声。
这一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发展,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担当。2022年11月,联合国大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表决通过三项决议,其中均写入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今年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习主席给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要坚持共享机遇、共创未来。
中国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被广泛赞誉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在2021年1月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特别致辞,再次强调践行多边主义,并指出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
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不搞唯我独尊。习近平主席强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
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续推进。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说,在人类通往消除贫困的道路上,中国作用不可或缺。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中国将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上,习主席引用各国民谚俗语讲述了一个道理: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这些年,一带一路合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主要大国,中俄责无旁贷,应该共同努力,引导和推动全球治理朝着符合国际社会期待的方向前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中国在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在历史上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的同时,累计向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援助,在职业技术、农业等多个领域授人以渔,支持发展中国家更好实现减贫发展。
与单边主义不同,多边主义体现的是平等、互利、开放原则。倡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让将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这些年,一带一路合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
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主席指出,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演变。从2013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到2017年在日内瓦万国宫,再到2021年在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场合深入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中国主张——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具体要怎么做?习主席给出的答案是五个坚持:坚持对话协商、坚持共建共享、坚持合作共赢、坚持交流互鉴、坚持绿色低碳。
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一时代之问,习主席给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今年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
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47分钟的演讲,30多次掌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美好的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努力。
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在2021年1月召开的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特别致辞,再次强调践行多边主义,并指出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